上虞生活垃圾清运量,上虞生活垃圾清运量统计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上虞生活垃圾清运量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上虞生活垃圾清运量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曹植《感甄赋》为谁而作?
《感甄赋》即《洛神赋》,是曹植在公元222年离开洛阳路上,远眺洛水时,有感而作,234年,魏明帝曹叡继位八年后,为避母文昭甄皇后(传说叫甄宓,无记载)名讳,改为《洛神赋》全赋辞***华美,想象丰富,将河洛之神宓妃动作神态及自己的爱慕之情描写的非常细腻,却没有像别的才子佳人类***终成眷属
关于《洛神赋》到底为谁而作,有多种猜测
因为甄氏原为袁绍次子袁熙的妾室,204年,曹操率军攻下邺城,曹丕觉得甄氏漂亮,纳之为妾(虎父无犬子啊),这一年,曹丕18岁,甄氏23岁,曹植才13岁
而且曹植在作《洛神赋》时,已经31岁了,文昭甄皇后221年被曹丕赐死,作为一个31岁的男人,再怎么坏都不可能写辞赋来玷污自己深***的名节(更何况曹植不是个坏人)
再者,以曹丕对他的戒备之心,怎么会不抓住这个借口杀了他?
事实上稍微了解曹植的朋友会发现,他的创作以220年为界,分前后两期。前期主要是展现自己的理想抱负,后期则表达自己内心理想与现实之间愈行愈远的悲愤
《洛神赋》正是后期的代表之作
222年,曹植进京(洛阳)面见曹丕,被封为鄄城王,这已经是曹丕上位短短两年内第三次更改他的封地,看似加官进爵,实际是处处限制和打击,即不让曹植入京为官,也不让他在一个地方待太长时间(防止培养自己的势力)
曹植的才情,天下皆知,曹植的能力,让曹丕害怕
谢谢邀请。
曹植的《感甄赋》,就是被明帝改名为《洛神赋》的这篇名赋,也是奠定曹植在建安七子文学地位的重要力作之一。其实我们都有一个误传,一开始,曹植写的名字是《感鄄(juàn)赋》,只是后来被人传成了《感甄赋》,再以讹传讹,就幻化出一段小叔子与嫂子的故事。
黄初二年,也就是曹丕当皇帝的第二年,曹植被封为安乡侯(今河北晋州侯城),七月又改封鄄城侯(今山东鄄城县),到了黄初三年四月,曹丕干脆封他为鄄城王,待遇更上多出许多,从原来的邑八百户提升到邑二千五百户。曹植被封王后,要回洛阳谢曹丕的恩,从洛阳回鄄城的路上,他思绪万千,感慨良多,于是写了《感鄄赋》。
后人在评论曹植的一生中说,黄初二年他被封鄄城侯时,是他一生重要的转折点。大致是因为与曹丕争夺太子之位的彻底破灭,然后曹丕并没有杀他,而是改封他到了鄄城,他回想自己一生的境遇,才能是高过曹丕的,政治抱负也不输给曹丕,但是却总是棋差一着,未能如愿,心里感慨万千,于是回封地的路上,作了著名的《感鄄赋》。先是遇见洛神,美得不可方物,自己又深深地爱上了,但最终的结局还是因为神人殊途,悲剧结束。
其实结合曹植的现状来看,洛神何尝不是他的政治抱负,美丽而让人向往,自己也曾与之擦肩而过,也去奋斗努力过,但最终还是未能如愿。
有人误把鄄字当甄字,便与曹丕的甄宓扯上了关系,大概与甄宓的儿子明帝改了名字也有关吧?其实不难猜测,明帝改赋的名字,无非是因为他读出了自己皇三叔的内心所想,而鄄字太明显,喻示着曹植被封鄄城王的那事,由人会想到曹丕,想到那些争权的往事,于是他就改成了《洛神赋》,让世人以为,这就是一篇书写人神爱情的赋,与政治无关。并不是后人所诟病的曹植与明帝的母亲甄宓暧昧,于是写了《感甄赋》,然后明帝为了掩盖这一事实,而将其改成了《洛神赋》,真正的无中生有。
所以,曹植的《感鄄赋》也好,改名《洛神赋》也罢,与甄宓又何干!
曹植,字子建。他是曹操的夫人卞氏的第三个儿子,与曹丕为同母兄弟。曹植自幼便聪颖过人,10岁的时候便诵能出口成诗,下笔成章,曹植的作品中,除了“七步诗”,最有名的就是《洛神赋》了。
文中曹植这样描述洛神的美貌:“翩若惊鸿,婉若游龙,容耀秋菊,华茂春松,若轻云之蔽月,似流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弗御。云望峨峨,修眉联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面辅承权,环姿艳逸,仪静体闲,柔情绰态,媚于语言。”从抽象到具体,从神韵、风仪、情态、姿貌,到明眸、朱唇、细腰、滑肤,描绘得淋漓尽致,使人如闻其声,如睹其形。曹植还描写了洛神的动态美:“体迅飞鸟,飘忽若神,凌波微步,罗袜生坐。转盼流精,光润玉颜,含辞未吐,气若幽兰,华容婀娜,令我忘餐。”曹植借飘忽的梦境,活生生把他梦中情人幻化出来,一点痴念,万缕相思,凝聚成一篇千古不朽的文学作品。
然而不为大众所知的是《洛神赋》原名是《感甄赋》,这里的"甄"很有可能指的是甄氏(原为袁绍之子袁熙之妻,后又嫁给曹丕)。难道这真是曹植为自己的嫂子甄氏所作?那他未免也太胆大包天了,曹丕可不是什么仁德之君,相反为了皇位不受威胁对自己的兄弟可是毫不留情的。
但甄氏死的那年,曹植到洛阳朝见哥哥。甄氏生的太子曹睿陪皇叔吃饭。曹植看着侄子,想起甄后之死,心中酸楚无比。饭后,不知出于什么原因,曹丕遂将甄后的遗物玉镂金带枕送给了曹植。
曹植睹物思人,在返回封地时,夜宿舟中,恍惚之间,遥见甄妃凌波御风而来,曹植一惊而醒,原来是南柯一梦。回到鄄城,曹植脑海里还在翻腾着与甄后洛水相遇的情景,于是文思激荡,写了这一篇《感甄赋》。
到公元234年,明帝曹睿继位,为避母名讳,遂改为《洛神赋》。这一举动令世人多认为其写作牵涉到曹植与魏明帝曹叡之母甄氏之间的一段错综复杂的感情。再加上《洛神赋》的影响,人们感动于曹植与甄氏的恋爱悲剧,故老相传,就把甄后认定成洛神了。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zbmingyu.cn/post/23883.html发布于 05-03